【羊城晚报】“肝”愿同行筑防线,中山一院肝癌知名专家护健康

2025-04-2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我国每年新增约30万至40万肝癌患者,而我国的肝癌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全球首位

      4月15-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4月16日上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举行“肝愿同行”肿瘤防治周公益宣教活动。

 

      医患肝胆相照

      共同守护“小心肝”

      来自肝胆胰外科中心的赖佳明主任医师、华赟鹏主任医师,药学部唐欲博主任药师,消化内科张宁主任医师,肿瘤科许丽霞主任医师,肿瘤介入科范文哲主任医师,中医科孙保国副主任医师等知名专家与患者面对面,解答关于肝癌的热点问题,与大家肝胆相照,一起守护好心“肝”宝贝。活动现场还有免费肿瘤筛查、健康生活指导,以及贴耳穴等中医特色服务体验。

 

image-20250421150344-1image-20250421150457-2

 

      来自大湾区各地的患者及家属早早赶到现场,品尝“健康大餐”。58岁的蔡女士家住东莞,近段时间她常感到疲劳,面色也发黄,在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多项指标异常,疑似是肝脏问题,但无法明确诊断,当地医院推荐她来中山一院就诊。蔡女士在网上守候了一周都没能抢到专家号,听说在南沙院区有公益健康宣教活动,大咖云集,16日一大早便和先生从东莞赶过来。

      “中山一院作为华南地区医疗领域的先行者,始终肩负着‘立足湾区、辐射全国’的使命,致力于推动肝癌防治技术的创新与普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副院长赖佳明主任医师在致辞中介绍,肝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我国发病率高、早期诊断率低的重大疾病。数据显示,我国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20%,而早筛、早诊、早治是打破这一困局的关键。作为华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甲医院,中山一院肝胆胰外科中心已建立起覆盖肝癌筛查、精准治疗、术后康复的全链条诊疗体系,微创手术成功率、患者生存质量等核心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image-20250421150513-3

赖佳明主任医师

 

      肝癌高危人群变化

      体重管理提上日程

      一说起肝癌就会想到乙肝。我国是乙肝大国,乙肝病毒携带者高达一亿人,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如果不加任何干预,就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不过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以及乙肝母婴阻断等举措的推广,我国乙肝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这也导致肝癌高危人群的构成比例正悄然发生变化。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中心华赟鹏主任医师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介绍,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得好,动得少”成为常见的生活方式,也导致脂肪肝成为不少中老年人的“标配”。很多人会觉得脂肪肝不痛不痒,就不去管它,其实脂肪长时间在肝脏的堆积,会在炎症驱导下导致肝细胞的破坏,甚至死亡,进而导致肝硬化的发生,增加罹患肝癌的风险。

 

image-20250421150547-4

华赟鹏主任医师

 

      好消息是,对于中轻度的脂肪肝,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比如增加运动量、调整饮食结构等)、药物干预(如有高血脂的患者可以服用降血脂药物)是可以逆转的。就在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提出首期“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华赟鹏主任医师提醒,“减肥其实是治疗肝病的一个很好的手段,我希望街坊们除了要重视乙肝外,也要重视脂肪肝的防治。”

 

      “组合拳”打好肝癌阻击战

      无论哪一种原因引起的肝癌,早诊早治都是“王道”。“早期肝癌的治疗效果非常好,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华赟鹏主任医师建议,对于肝癌的高危人群,如慢性乙肝、丙肝患者,长期酗酒者,有肝癌家族史者等,要每半年进行肝癌筛查,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等,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肝癌这么凶险,如果一确诊就已经是中晚期了,还有希望吗?华赟鹏主任医师解答,和10年前不同,治疗肝癌多了很多新式武器,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分期分型,形成不同的“组合拳”,让中晚期肝癌患者甚至有治愈的可能。他以晚期肝癌为例,患者可以先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这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和栓塞剂直接注入肝动脉,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内部,有效杀死癌细胞,同时栓塞剂的使用可以切断肿瘤的部分血供,使癌细胞长时间缺血坏死。和全身化疗相比,肝动脉栓塞化疗毒副作用要小很多,能够达到局部精准治疗的效果。“这一治疗方法属于姑息治疗,虽然不能根治,但为后续接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提供了机会。我们通过这三个治疗的组合拳把肿瘤缩小到可切除的范围后,让本来没有机会手术的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达到根治的效果。”

 

image-20250421150630-5image-20250421150654-6image-20250421150708-7

 

      药师在肝癌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

      “前几天不是刚测过血药浓度,怎么又要测?”有些肝癌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对定期的血药浓度检查感到不理解。中山一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唐欲博介绍,肝癌治疗新药层出不穷,其血药浓度监测与诊疗效果息息相关。由于患者基因表达的不同,同一剂量的药物用于不同患者,体内血药浓度可能差异很大,如果血药浓度过低则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如果血药浓度过高,则意味着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也相应增加。“我们药师要想办法帮助每个患者将血药浓度调整到最佳的范围,在保障稳定的疗效与可控的不良反应之间找到平衡点。”

 

image-20250421150740-8

唐欲博主任药师

 

      对于乙肝引起的肝癌患者,在治疗时的用药则更为复杂,除抗肿瘤药物外,还可能需要服用抗病毒药、护肝药等。唐欲博主任药师介绍,他们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肝脏指标,如果肝功能评级下降,通常需要相应下调药物的使用剂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药师在肝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不仅在药物管理方面提供专业支持,还在多学科协作中起到桥梁作用,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文/记者 陈辉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2IiLVD-H1d_3JL7FGMfsw

报道时间:2025-04-18